“局灯映红”公益实践团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

1948 年冬,凛冽寒风裹挟着硝烟弥漫黄淮平原,一场决定中国命运走向的战略大决战 —— 淮海战役在此打响。这场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 60 万兵力对抗国民党 80 万大军,最终以少胜多创造军事奇迹,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场史诗般的战役里,无数英雄人物用生命与热血谱写了壮丽篇章。​

战役初期,在碾庄战场上,粟裕将军指挥华东野战军对黄百韬兵团展开猛烈围攻。战斗英雄胡文杰带领战士们向敌军阵地发起冲锋时,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腹部,肠子都流了出来。但他只是简单地用绑带将肠子塞回,继续高喊着 “冲啊”,带领战士们突破敌人防线。最终,胡文杰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而他无畏的精神鼓舞着更多战士奋勇向前,经过 17 天浴血奋战,成功将黄百韬兵团全歼,为战役胜利奠定重要基础。​

双堆集战场上,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中原野战军与装备精良的黄维兵团展开激烈较量。战士李延年在挖掘交通壕时,遭遇敌人的炮火袭击。他不顾自身安危,用身体护住身边的战友,自己却被弹片击中,身负重伤。即便如此,在简单包扎后,他又重新投入到战斗中,和战友们一起一寸寸向敌人阵地推进,直至将黄维兵团牢牢围困。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无数战士如李延年一般,与敌人展开白刃战,用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粉碎了敌人的抵抗。​

陈官庄围歼战中,国民党杜聿明集团陷入绝境。解放军围而不打,展开政治攻势,同时继续收紧包围圈。在这场心理与军事的双重较量中,宣传员王强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不惧危险,深入前沿阵地,用扩音器向国民党士兵喊话,讲述解放军的政策,分析战场形势。许多国民党士兵被他的真诚话语打动,纷纷放下武器投诚。​

而在这波澜壮阔的战役背后,是 543 万支前民工用独轮车推出的胜利奇迹。来自山东的唐和恩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从家乡出发,推着独轮车跟随部队转战,行程达 4000 多里。他的小竹竿上密密麻麻刻满了地名,每一个地名都代表着一段艰难的行程。路上,他不仅要运输物资,还主动帮助伤员,照顾体弱的民工。即便脚底磨出厚厚的茧子,肩膀被扁担压得血肉模糊,他也从未想过放弃。还有担架队员李秀兰,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为了抢救伤员,她曾连续三天三夜没有合眼。在一次转移伤员时,敌人的炮弹在附近爆炸,她毫不犹豫地扑在伤员身上,用自己的身体为伤员挡住了弹片。​

淮海战役的胜利,不仅是军事战略战术的胜利,更是人民力量的胜利。这些英雄人物,无论是浴血奋战的解放军战士,还是无私奉献的支前民工,都用自己的行动生动诠释了 “兵民是胜利之本” 的真理,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伟大真谛。他们的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