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队转移与伤病员安置
1939 年 5 月,叶飞率领新四军六团来到江苏阳澄湖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5。同年 10 月,部队奉命西移,留下了以刘飞、夏光为代表的 36 名伤员在阳澄湖畔后方医院养伤25。常熟县委书记李建模决定把后方医院和伤病员安置在阳澄湖附近的农民家里,依靠人民群众掩护伤病员,一有情况马上转移到芦苇荡2。
群众掩护伤病员
当地群众与新四军伤病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将农家的客堂、牛棚、猪圈腾出来作为病房,卸下门板当作病床,挂上蚊帐就成了手术室5。每逢敌人下乡 “扫荡”,农民捕鱼用的小船就成了运送伤病员的工具,医护人员在船上护理,有时一夜要转移好几次5。
阿庆嫂原型们的斗争
陈二妹:她在董浜镇北港庙附近开了一家茶馆,以茶馆老板娘的身份为掩护,为新四军传递情报、掩护伤病员。她机智勇敢,多次巧妙地应对敌人的盘查和搜捕。
朱凡:担任过中共横泾区委书记,她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活动,为新四军筹集物资、输送情报。在一次战斗中,朱凡不幸被捕,但她坚贞不屈,最终壮烈牺牲。
范惠琴:也是一位活跃在沙家浜地区的地下党员,她以各种身份为掩护,为新四军伤病员提供帮助,在情报传递、物资供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日伪军的周旋斗争
日伪军为了挖出这批伤员,对沙家浜地区展开了疯狂的大扫荡2。他们经常进村搜查,抓来群众拷问,但群众们都坚守秘密,闭口不答2。日寇并不甘心,命 “忠义救国军” 进驻沙家浜,暗中查出伤员的下落2。“忠义救国军” 司令胡传魁、参谋长刁德一认为阿庆嫂消息灵通,肯定知道伤员下落,于是向她打听2。阿庆嫂与敌人巧妙周旋,利用自己茶馆老板娘的身份,凭借机智和口才,一次次化解敌人的刁难和追问,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向芦苇荡中的伤病员传递消息,让他们提高警惕,做好应对准备2。
伤病员归队与胜利反攻
几月后,伤病员痊愈,在新四军主力部队的配合下,郭建光(原型刘飞、夏光等)利用胡传魁举办婚礼之际,率领新四军战士组成突击排,连夜奔袭,杀回沙家浜,突然杀入婚礼现场,出其不意地将敌人一举全歼2。这次胜利不仅消灭了盘踞在沙家浜的敌顽武装,也为江南地区的抗日斗争注入了新的活力,沙家浜地区的抗日形势从此发生了重大转折,为最终解放江南大好河山奠定了基础。